南京市规划局是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守望者。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主线。中共南京市第十四次**明确了今后南京城市发展的方向,要求全市上下提升发展标杆,丰富发展内涵,增创发展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全省前列,发挥表率作用。
南京市规划局以深化改革为主线,以依法行政为核心,以固基贯标为基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聚焦超前谋划、服务发展,努力提升南京的中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影响能力。
南京将启动新一轮 城市总规修编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辐射能力
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次,南京城市蓝图的时间坐标已经从2020年指向了2030年。摆在规划部门面前的,首先是一张更大尺幅的宏观规划图。这张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工作底图显示,南京这座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按照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总体部署要求,坚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总体定位,基本确立“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全面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域“两带一轴”和都市区“轴向、组团、多心、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完善各级城镇体系功能布局;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和海港、空港、高铁港三枢纽经济区建设,持续建设一批重点新城,有序完善副城,整体建设东南科技创新带和一批重点产业功能片区;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推进民生保障建设,改善城乡绿地环境,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为把南京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文绿都”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新格局
打造中心城市,与周边交通互联服务共享
南京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谋划国家新背景下的城市发展,全力争取将南京纳入国家中心城市。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南京市规划局积极参与住建部开展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开展长江经济带协同规划研究,落实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的要求,从城镇群协同发展角度研究南京在新一轮长三角区域规划中的关系和地位,谋求凸显南京的中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影响能力。深化南京都市圈协调规划,强化城际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集群、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调对接。
2017年,南京市规划局将完成宁镇一体化、宁扬一体化空间规划,并针对2021年仪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宁镇、宁扬周边重大发展态势,超前开展相关边界协同规划编制,做好六合、栖霞、江宁与周边城市风景旅游资源、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产业布局等相关要素有效对接。二是加大宁宣黄成长带推进力度,完成宁宣黄成长带发展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为宁宣黄成长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动南京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网规划对接,重点包括S6线与句容对接,南京火车北站和宁滁南线、宁滁北线对接,以及宁滁快速路、宁盐高速等跨市域重大交通设施对接,强化南京交通枢纽地位。四是提前做好扬子江城市群江南、江北快速路过江通道研究,启动锦文路过江隧道和龙潭过江隧道前期工作。加强跨行政区界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协调,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综合交通互联和服务共享。
推进“多规合一”, 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提升城市规划系统性。按照市委、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南京市“多规合一”工作,加强城乡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的衔接,实现各类规划在空间坐标上的协调统一,形成全市统一的“一张蓝图”,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长期战略框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全力支持江北新区建设,配合做好江北新区有关规划技术服务,控详完善深化及涉及跨江的市政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选址规划有关工作,将江北新区建设成为南京发展的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加强和完善城镇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快形成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副城、仙林副城为重点的南京大都市区城镇群格局,进一步完善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区以及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副城功能布局,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落实新理念,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落实城市发展新理念,提升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开展全市域的管线综合规划及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相关规范标准的编制,落实低碳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普查及一批重点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统筹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开展城市绿色建筑生态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绿色节能城市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城市更新工作,做好对小区出新、棚户区改造、低效土地再开发规划条件出具及规划设计方案的指导工作。
积极推进城市设计工作,争取成为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按照《关于加强全市城市设计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执行落实地块城市设计导则与规划条件一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制度。加快推进全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特定规划区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及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仇惠栋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南京高源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www.gy-lanjie.com 转载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