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雨水收集综合利用为一套完成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经过**的计算 , 才能达到整套系统的设计要求及使用功能 ; 其中主要包括 : 雨水收集利用的整体规划、 布局;当地雨水利用量的计算;雨水利用设施的利用能力配置计算;雨水处理设备计算以及再利用雨量的评估。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设计依据及国家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015—2003(2009 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50336—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适用范围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适用于民用建筑及小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城区雨水综合改造、农业与农林等领域。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系统类型与构成
目前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收集渗排一体系统;雨水调蓄防洪系统;一个工程项目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结合同时采用。三种雨水利 用系统都应设置雨水储存容积和雨水溢流外排设施。
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构成
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一般包括:收集、弃流、雨水储存、水质处理和雨水回用。当雨水较为洁净时,也可不设置初期雨水弃流。
雨水储存有土建水池、成品容器、塑料模块拼装池等多种 类型。雨水储存的停留时间一般在几天以上,储存过程中会形成自然沉淀,使水质得到净化。储存池的水量很难控制,因此水池一般设于室外或设在地 下室与室内空间隔离。雨水储存是系统构成的必要单元。
雨水水质的处理有多种形式 , 一般有:絮凝过滤、普通过滤、快速过滤等。当雨水用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时,可在过滤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 雨水水质处理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 COD、SS、色度等。经过处理的水,其水质要求执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第 3.2.5条的规定。雨水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很低,不宜采用生化处理设备。
• 渗透系统的构成:埋地入渗和地面入渗
埋地入渗系统的入渗面隐蔽在地表之下,通过埋地入渗设施实现雨水的入渗。
地面入渗的入渗面裸露在地表面,其设施一般由室外土建、景观环境、给水排水等专业设计和施工。
雨水过滤井设置在入渗设备的入口处,主要功能是初沉淀,去除雨水中的泥沙,减少入渗设施内的积沉物。
• 调蓄排放系统的构成
调蓄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管网、调蓄设施、排水管道构成,其中调蓄设施优先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也可采用埋地调蓄池。